二孩经济的新红利是家电业的商机也藏着危机
小丹子
2017-12-19 11:08:182016年开始,中国正式实施“全面二孩“政策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6年是2000年以来,新生人口数量多的一年,二孩及以上出生人口占比超45%。统计数据显示:全面开放二胎后,中国每年将有可能新增新生儿100-200万人,2018年新生儿有望超2000万人。其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200—1600亿。
由此二孩经济红利开始,这一政策将会给很多行业带来显性和隐性福利。家电厂商们也跃跃欲试,比如孩子多了,不少人选择更换大点的房子,从而产生对新家电的需求,或对儿童家电的发展是个契机,甚至是激发家中的第二台洗衣机销售,以及专业的母婴大家电、小家电等等。
红利虽有,但市场早就分流了
如果这样想当然地认为,而没有深入实质踏下心来研究市场和用户,对于家电厂商来说,二孩红利也未必能变现。这就有个现成的例子—专业母婴电商。
政策颁布后,市场看好母婴市场的发展前景。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和京东联合发布的报告预测来看,未来五年,中国母婴市场规模将有每年大于16%的增速持续增长,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。
但蛋糕被谁抢去了?至少专业母婴电商尚没有享受到这波福利。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报告,截至今年9月一周,母婴电商APP市场渗透率为1.59%,用户规模超过1500万人,与去年同期相比,用户规模同比上涨了10%,但市场渗透率仅增长0.06%。
这意味着,其他渠道分流很多独立母婴电商的用户和需求,比如京东和阿里。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母婴电商中,阿里、淘宝和京东的母婴品类占到市场份额的70%,其它独立母婴平台有140家分享剩下的30%。这也启示着家电产业,对于政策或市场红利,只会留给大品牌、大企业的空间更大,未来品牌不强或小品牌只会越来越难。因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对于用户的获取难度都在加大。
搞定需求,才能斩获红利
在这两年的二孩风口期间,诞生了很多专业的母婴电商平台,再加上外国母婴电商的涌入,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,母婴行业也陷入了无休止的价格战。
从产品上来看,各大平台的母婴用品多都集中在奶粉、纸尿这类标品上。而奶粉纸尿裤价格相对透明,是典型价格敏感性产品,母婴电商又常常借此类产品大打“价格战”,直接导致了既不赚钱,又不能留住忠实客户。
持续的价格战必然以牺牲品质和服务为代价,事实上也正是如此。有关部门发布的2017网购母婴商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显示,国内八大电商平台的母婴产品,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27%。正是陆续爆出的产品掺假、假洋货等问题消磨了消费者对母婴电商的信任,给行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。
在过去,价格是大多数用户选择的核心因素,比如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就燃烧了30多年,如今则被电商接捧继续燃烧价格战火。但是,随着消费升级,品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,而低价格战的作用也日渐式微。即使一些产品价格略贵,但只要产品好、体验好,用户也会买单。更别说,现在三四线城市的人群也开始更关注产品的品质、品牌,以及性价比。
现在,母婴消费市场存在着五大隐患:产品质量、安全隐患难根除;价格竞争激烈、平均毛利率低;产品同质化;后端供应链整合困难,管控流程繁琐;用户集中于头部电商平台,垂直平台复购率难提提升。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,会有更多的专业母婴电商难以为继。因此有些母婴电商开始学习严选模式,为用户甄选、制造品质产品,或拓展产品线,深入培训或拓展线下门店。
如果将这些“隐患”翻译成家电业,也是可以的,那就是:产品品质能不能满足当下用户需求?产品是否同质化严重?行业是否还在持续价格战的路子?后端供应链整合能否快速实现定制,流程够不够简化?品牌是否进入到消费者的心智选择中,企业能否留住忠诚客户?
这些都是家电业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。而“二孩”经济的爆发不是推几款儿童家电那么容易和简单。否则即使是千亿级的市场红利,能分得几成呢?(来源:中华建材网)
相关阅读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