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穿透家居卖场与商户从免租到涨租的故事

  近日,据安徽经济生活频道栏目采访,疫情期为帮广企业,安徽省合肥市出台了鼓励业主减免租金的相关文件,可这里的经营户们却得到了一则与文件精神相反的消息。经营户程女士提到,今年3月9号复工时,商场经理与经营户们洽谈,要大幅度涨店租,不然就闭店。一名经营户打开了和商场负责人的微信聊天记录,里面是关于“亏损”和“闭店”的内容。

穿透家居卖场与商户从免租到涨租的故事

  经过多人次采访发现,很多商户与卖场签订一年合同,经营户杨先生说:家居建材店不可能只开一年,不可能投资那么多钱装修一个店,不到一年就撤掉了,这肯定不合理。

  有行业人士指出,卖场与商户之间的博弈,并非是“你死我亡”的零和博弈。卖场有好的招商成绩,才有商户愿意入驻;商户需要生存,就必须有开放的平台和稳定的客流。一个良性循环的商场,一定是卖场开业繁荣、商户客源不断,消费者满目琳琅的三者共赢状态。卖场与商户只要有任何一方打破了这个平衡,都有可能走向鱼死网破的双输局面。

  目前,商户觉得环境不易,卖场应该免租,政策也是这个导向。而卖场方面,因为涉及土地资源,资金已经很大程度承压,从宏观上看,博弈可能只是经过,卖场和商户必然要面对实实在在的巨大亏损。

  1、房地产破产超100家,免租是催化剂

  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到期债务约在1.46万亿,其中7月份是到期高峰,达到1490亿。与此同时,疫情加剧行业分化,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消息,截至3月23日,已有98条房企宣布破产的公告。

  对于家具卖场,一些大型商场来说,卖场作为中介的背后是业主有一些房地产企业,免租之后,银行及政策并没有给房地产企业纾解空间。因此,一环扣一环,商业地产商撑不住导致卖场亏损,商户也在这个链条下牺牲利益。

  2、就事论事:让受害方救另一方,能持续?

  在《吴晓波频道》,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发言称,免租究竟是法律责任还是义举这个问题,我认为法院应该出面尽快厘清。如果免租不是法律义务,仅是道义,则商户对于减免的购物中心应该予以褒扬。与此同时,如果购物中心少减租甚至不减,也不能变成一种道德绑架。

  他表示,租金是商场主要的收入来源。事实上,当前许多购物中心都处于培育期,从单一项目收益率来看通常都覆盖不了银行利息,免掉房租可谓雪上加霜。而且,商业地产商因其房地产背景属性,人力成本、税务成本、信贷成本都居高不下。

  当然租户的困难也是有目共睹。万达高管告诉我,他们的合作商户里中小企业占了七八成,抗风险能力不强。纵然业主免了租金,商户还有各种损失。租金仅为其经营成本的一部分,还不是多的部分。比如餐饮业的租金水平基本上只占总成本的12%—15%。

  这次疫情中,一些大型连锁购物中心基本上都减租了,有减十天半月的,讲究的也有减1—2个月的。这些企业这么做既有出于担当与道义的考虑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持与商户的良好合作关系,若商户倒闭或撤场,直接累及商场经营。

  也有一些中小型规模商业地产商只是允许商户缓交或坚持不减租。他们的理由是全部指望都在这里,甚至还等着这点租金去支付银行利息。

  王永平认为在大灾难中,让同样受害的一方去救助另一方,恐怕不可持续。他在行业调研中一些企业认为应该由政府出面,联合多方建立起风险共担机制,分散风险,分解责任。

  3、从自身看问题:抗风险先得自身硬

  艰苦年代,毛泽东说过两个句子——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;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。的经济和金融背景不同了,商业经营,尤其是从地产开始,都需要利用银行杠杆来实现融资及现金流等等问题,但自己动手,自力更生的部分永远也少不了。

  这部分就是自己建立企业壁垒,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有行业人士陈宝光指出问题所在:自 2018 年以来,我们这产业没有跑赢大盘,是明显地低于 GDP 的增长。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未有过的情况。我知道亲身在行业之中的朋友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。

  也就是说在“新冠疫情”爆发之前,我们行业已经面临一个困局:如何发展?如何突破?

  这个问题,行业的各种论坛盛典等等,已经解过很多遍了。

  4、重磅砸黑板:创新才有出路

  陈宝光说,我们这个行业的优势就是中小企业多,从业人员多,人多力量大,但是同时也是劣势,低水平竞争,重复建设,互相抄袭,一哄而上,的很多困局也是由此造成。如果不在新的平台上改造我们的行业,很容易又回到老路上。

  因此,创新需要大家一起动手的事情。

  放大到更大的商业环境中,苹果、阿里巴巴手握巨额现金,但过去,他们也遭遇空头做空,以及股票下跌,这是为什么?这是信心的体现,投资的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对它们有更大的要求,一般人会说,它们那么赚钱还不行吗?不行,因为投资者要看到持续赚钱的能力,要有稳固的创新来实现让人放心的增长预测空间。

  就以近发布财报的顺丰来说,《棱镜》撰文称「千亿顺丰挺进无人区」,但实际顺丰也要拓展更多更广泛的业务,比如顺丰同城新业务,进军全流程供应链等。这可以看出,就是垂直领域的老大哥,也一直要走创新的路,永不停滞。

  商业经营的基本要素就是创新能力。不然,在老路上走,走着走着没路可走。陈宝光的提醒很简单但也很实用,他说,希望通过疫情生意少的这段时间思考,在我们行业在按下重启键时,找到异军突起的方向和道路。向这个时代创新的企业们学习,比如李宁,喜茶等等公司,做好新服务。

相关工具
相关推荐

分享至

2024-04-26 15:25:11 18.118.30.253